2016年10月26日,期中動員會如期舉行,而我們高一六班此次的主題是——培養(yǎng)高效學習的習慣。今天的主持人,也不再是同學,而是實習班主任——趙夢茹老師。
培養(yǎng)高效的學習習慣,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趙老師首先提出了“靜”、“勤”、“巧”、“信”的四大理念。
一、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才能更好地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之中。只有在靜之中,才能領略文人墨客的情愁,才能翱翔于理科的天空中。再而,加以每天堅持不懈的復習,將知識牢記于腦海。最后進入考場時,沉著冷靜不慌張,從而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
二、勤于思考,善于發(fā)問。勤能補拙,天道酬勤。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由1%的天分和99%的努力組成的。愛迪生為了一根燈絲而實驗了幾千上萬次,最后終于取得了成功。這不就是勤奮的力量嗎?
三、合理安排時間,進行有效的復習,便是巧。要有一定的學習計劃,同時控制住自己想偷閑的心,才能事半功倍,有所成效。
四、信,顧名思義,也就是指要誠信考試,誠信做人。誠信,是為人處事的標準,在學習之中,更需要誠信。若是沒有了“信”,也無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取得學業(yè)的成就。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作業(yè)練習中,還是考試時,都要做到不抄襲,不偷看。
高考,被稱為國考。它似乎擁有者主宰人的一生的力量,它能使一個人步步高升,也能是一個人跌入谷底。因此,趙老師帶我們觀看了中央廣播電視臺的大型紀錄片《高考》——“高考工廠 ”毛坦廠中學。一所位于安徽大別山腹地的高中。全校近三萬多人,大部分來自外省外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復讀。這些復讀的學生勤奮刻苦,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甚至是改變家庭的未來,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認真學習著,復習著。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沒有人能保證長期領先。只因一次考試的進步而沾沾自喜的同學,不一定能笑到最后,而那些不斷努力,認真學習,永不放棄的人才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因此,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學習,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期中考試的到來!
(湯立偉 王佳 劉海波 供稿 張雅蕓 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