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萬瑩,畢業(yè)于常州一中,現(xiàn)就讀于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
由于人文環(huán)境和教育制度的不同,春節(jié)能夠回家過年的留學生實在是很少。很多人都在大年三十的時候依然要忙著準備考試,只能約幾個小伙伴一起吃頓餃子,相互道聲“新年好”,過個假年,以慰思鄉(xiāng)之苦。因此,我能回國團聚實在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小時候誦詩,無數(shù)次笑著念:“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只覺得詩人小題大做。長大后出國留學,背井離鄉(xiāng),才略略懂了。離歸期還有足月,便開始期待,每每想到離回家又近了一天,方能鼓足干勁去準備大大小小的考試。閑余時間也想著,甚至認真地制定回國后每日的飲食。
到了一月中旬,新加坡的年味就絲毫不比國內的差了。只要上街,就可以看到商店門口擺上金橘樹,門前還掛上了大紅燈籠,店家會笑嘻嘻地對你說,“小妹,新年好誒,要買點魚生咩,撈魚生有福氣啊!(撈魚生是新加坡人過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誰撈得越高在新的一年里越有福氣。)商場里更是放著國內同款迎新年的喜慶音樂“恭喜恭喜”,還記得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我和朋友感動得差點就要落淚,于是更加期待歸期,當然也更加想念記憶中的家鄉(xiāng)小吃和父母燒的淮揚菜。
飛機落地,沿途雖有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但在吃到媽媽笑著遞過來的熱騰騰的烤紅薯時,所有的疲憊,所有的委屈,好似都在那一剎那消失得無影無蹤。紅薯的熱氣騰騰的氤氳著,暖意順著食道暖到心間,驅散了寒意與疲憊。我想,這就是家的力量吧。雖然簡簡單單的,但正是因為有了家人,團團圓圓的,這個年,就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