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練的過程中,我總覺得有些什么東西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開始我以為是譬如一等獎的榮譽,但慢慢的我發(fā)現有什么東西在變化,大概是有人愿意挑燈夜戰(zhàn)碼字至凌晨只為寫出他心中的“程嬰”,又大概是所有人一遍一遍跪倒在地只為每一個在舞臺上表現的動作都盡善盡美……這不僅僅是一次活動,更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發(fā)現并得以表現極致自我的平臺,一個讓我們理解并慢慢成為那個曾經打動過我們的人!
——高二(10)班 謝喜 《趙氏孤兒》
初審的否定之后我們逐漸學會改變心中的埋怨不滿,尋找自身的問題,花整整三天的時間細改了如今的這個劇本,刪改精煉,集中戲劇沖突。當舞臺的燈光亮起時,聽到熟悉的臺詞從演員口中吐出,看到臺下觀眾或專注或捧腹的神情,聽到導演對我們節(jié)目的贊賞……無數的瞬間都證明了那些努力的意義。也許最后的結果并不完美,但這一個月中我學到的東西遠比短暫的榮耀更有價值。
——高二(12)班 施韻 《群猴》
從一開始的焦頭爛額不知所措,到后來有了自信和方向。從最初的陌生,到后來對角色的熟悉把握。這對演員來說,何嘗又不是經歷另一種人生的驚喜。在對前輩的一次次臨摹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使每一個角色更好地被表現出來。我很慶幸,有這樣的一段經歷。有糾紛,有感動,有嬉笑,有挑戰(zhàn)。我們享受其中,滿滿的充實——屬于青春的獨特記憶。
—— 高二(3)班 疏藝佳 《暗戀桃花源》
從選定劇本,到初審通過的驚喜,再到經老師指點后的劇本大換血,過去的這段時間里忙得不可開交。導演組抓緊在學校時間帶領演員排練,同時也抓緊課余時間做作業(yè),只為了回家能再好好完善劇本,多找些能模仿的片段給演員學習。我們都努力過,奮斗過,拼搏過,參加這次話劇節(jié)的我們,無悔。
——高二(3)班 張家和 《商鞅》
這次的“人生第一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同學口中開玩笑的一句“徐導”,更是對于我一次可貴的磨礪,也使我對于話劇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話劇不同于電影,可以NG可以重來,每一次的演出都是絕唱。盡管這次的話劇節(jié)結束了,但希望這不是話劇在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絕唱,希望以后我可以在這條導演的路走得更遠。
——高二(6)班 徐嘉綺 《人民公敵》
只要用心,什么都會變成可能。從一開始的故事設定,到最后的情節(jié)豐滿,是一次又一次加班加點完成的,大家一起想怎么才能使劇情更加合理,怎么設計才能使演出更吸引人眼球。最懷念的還是盡管每天睡很少,但熬到深夜突然有了靈感的喜悅。
——高二(5)班 吳嘉儀 《于無聲處》
初審結果——重新整改劇本,既有失望,同時也充滿希望。一直到復審的最后一刻,我們排練的時間太短,臺詞不熟,仍達不到上臺的水平。但班主任老師,他親自為我們指導,細化到每一個演員、每一句詞、每一個動作。西游作為我們劇組的背景,巧合般得匹配。只有堅持到最后,才知道過程的每一分都是那么重要。
——高二(1)班 江源 《紅孩兒》
這次戲劇節(jié)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藝術的盛宴,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更讓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從起初挑選劇本,選角,到后來緊張排練,購買道具,身為導演的我在忙的焦頭爛額時,總有我們的演員、后勤同學出手相助,化解一個又一個棘手的困難,最后取得圓滿的成功。其中可能有小摩擦,意見不合,但青春不就是如此嗎?于歷練中成長,書寫屬于我們的美好時光.
——高二7班 蔣一菲 《三塊錢國幣》
而且并非所有導演都像我這么幸運,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有機會在舞臺中露臉。更多的是只能在幕后忐忑地看著自己的演員賣力地表演。而當你看到一個原本稚嫩的,初生般嬰孩似的戲劇在舞臺上閃耀出最光芒的一刻時,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高二(11)班 徐捷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在長達一個月的排練過程中,十幾個同學第一次著嘗試把劇本變?yōu)楸硌?,我們收獲了從未有過的新奇經歷,更收獲了彌足珍貴的情誼。從開始不斷地修改劇本,到動作和劇情細節(jié)的反復揣摩,每個演員都全身心投入其中。戲劇節(jié)已經過去許久,可我看到學校里張貼的海報時還是會覺得戲劇節(jié)離我還是很近,好像昨天我們還在舞蹈教室一遍一遍地掐時間、對臺詞,好像過一會我們就要上臺最后一次彩排。每一次看到那張海報,我都會想起那些并不屬于我,卻被我不知什么時候背下來的每一個人的臺詞。
—— 高二(13)班 張零一 《李爾王》
(高東梅 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