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我校高一年級在科技樓報告廳舉行了公民教育社會實踐活動聽證及研究性學習結題匯報會。常州市建設局公交管理處潘亞偉處長、常州市環(huán)保局宣教法規(guī)處王普生處長、常州市城管局天寧環(huán)衛(wèi)處錢小平科長應邀參加此次聽證和匯報活動。校黨委顧錫宏書記、教研處李萬龍主任、學生處季一鳴主任也參加了本次活動。
在各班推薦和教研處考核的基礎上,共有6組同學的課題被推薦到全年級進行展示交流和聽證。從中日關系到一次性筷子的生產(chǎn)和使用,從BRT調(diào)查到紅綠燈的創(chuàng)新設計,甚至還有常州市的公共廁所研究,這些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大到國際關系,小到生活點滴,充分體現(xiàn)了一中學生開闊的視野和人文關懷。在匯報過程中,小組成員獨特的視角、流利的表達、縝密的論證充分展示了高一年級同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所取得的成果,贏得了專家和領導的一致好評。
每個小組匯報結束后,專家、領導就研究的背景、方法、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及提出對策的可操作性等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稍作思考便進行了答辯。答辯中同學們思路清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許多小組的答辯很有個性,充分展示了一中學生的才華。
公民教育社會實踐活動是指讓學生編制解決社區(qū)具體問題的方案并向立法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推薦該方案,使它能夠成為立法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解決這類問題的法規(guī)或公共政策的實踐活動。它可以讓學生以自發(fā)、自主、自由的方式,自覺走進生活的世界,主動地在多樣化的社會大背景中進行真發(fā)現(xiàn)、實體驗、細探究、真解決,在社會公共問題的研究中增強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耐挫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同情心、公益心等多方面的素養(yǎng)。我校將高中的研究性學習和公民教育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水平,也增強了學生的公民意識。學生從身邊的熱點、焦點問題出發(fā),通過自主的文獻研究、調(diào)查研究、訪談等,總結、歸納、分析問題,提出可操作性的對策并與有關專家進行對話、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向?qū)<?、威權挑?zhàn)的精神,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這一活動得到常州市建設局、環(huán)保局和城建局的大力支持,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上述單位都派出有關專家全程參與學生的活動,在此對上述單位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