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發(fā)言的主題是《民法典》與生活同行。
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將正式實施。《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性立法,必將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完備的民事法律保障。民法典以民為本,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訴求,最大化的謀求人民的利益。同學們,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和《刑法》打交道,當然我們也不希望和《刑法》打交道??墒俏覀儚奶旱缴喜∷蓝茧x不開《民法典》。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民法典》。
一、解鎖《民法典》年齡密碼
每個人從胎兒時期開始就進入了法律保護和約束之路。胎兒時期,民法典就為胎兒保留了繼承接受贈與的權利;當你8周歲時,你就有民事行為能力,但受到一定限制;16周歲時,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現在如果你18周歲,那么就是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所以你可不能胡作非為,一不懂法,一不小心做錯的事可能就要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二、《民法典》守護你我他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與民法息息相關,高空拋物怎么破?遭遇“霸坐”怎么辦?個人信息被竊取,怎么治?未成年人游戲充值,打賞主播,可以返還嗎公眾關注的每個熱點難點和痛點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解決的辦法。我們可以例舉一個有關個人信息隱私的。當前,一些推銷電話、廣告短信、垃圾郵件等,侵擾著人們的生活安寧和私人空間。這背后,是個人信息的泄露以及對隱私權的侵害問題。有法官表示,民法典頒布之前,我國對隱私權保護的立法較為零碎和散亂,法律中僅出現“隱私權”的用語,其內涵、范圍、效力和保護方式等未有詳細規(guī)定,從審理的相關案件看,相關規(guī)定不夠完備和周密。為回應社會關切和人民需要,民法典從第1032條到第1039條,用專章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作出了規(guī)定。
三、踐行《民法典》,共建法治藍天
從《民法典》孕育到誕生的歷程中,我們讀出了堅持與夢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限向,不斷造福人民的執(zhí)政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治精神。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同學們,《民法典》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真正行動起來,成為《民法典》的積極宣傳者,忠實守護者和堅定的實施者。讓我們一起增強守法意識,自覺學習《民法典》,遵守《民法典》,增強權利意識,增強規(guī)則意識,尊重《民法典》,用實際行動捍衛(wèi)規(guī)則文明,捍衛(wèi)《民法典》。
